在线展品
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
《第五组 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纪律建设》
发布时间:2019-08-28 09:28:59 浏览:2808 点赞:12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抵达重庆。8月29日至10月10日,国共双方就两党关系和国内和平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多次商谈。经过34天复杂而艰苦的谈判,双方正式签署“双十协定”(即:<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在争取和平民主阶段,解放区建立廉洁政治的实践。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各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全面内战期间,中共健全党内规章制度,加强纪律性。 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并以命令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全军的统一纪律。(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朱德在《一九四七年十大任务》中强调:严禁铺张浪费、贪污腐化,犯者要加以严办。这是太行军区政治部绘制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传画,战士们在行军中宣传群众纪律,战士们严格执行群众纪律。1948年秋毛泽东为《中国青年》复刊题词:“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解放区深入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1947年9月,中央委员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为了使土改顺利进行各解放区普遍开展以三查三整主要内容的整党运动,经过震荡,农村基层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土改和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1948年1月9日,习仲勋调研时发现我军攻克高家堡时发生破坏纪律事件(对商人采取乱没收的办法,结果造成市场萧条,也在商界造成极坏影响)。于是向毛主席汇报,毛泽东批示:向全军施行政策教育与纪律教育。严明入城纪律和群众纪律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曾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政府在全国统治的覆灭。图为人民群众欢迎解放军入城。中共中央在各地接收城市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制定一系列入场纪律,我们现在看到的场景是1949年的上海。小故事:进入上海之前,总前委制订了《入城守则》,最重要的有两条,一不准在市区作战使用重武器,二是部队不准入民宅。1949年5月底6月初的夜晚,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遵守“不入民宅”守则,露宿在上海街头。胜利之师的仁义之举,令上海百姓感动不已。1949年5月,在解放军第3野战军的猛烈攻势下,上海国民党守城部队投降,上海彻底解放。遵照中央指示精神,总前委、华东局为做好接收上海的各项准备工作,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具有特别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鉴于上海的重要性,毛泽东特派解放军第3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坐镇上海。陈毅在解放军攻克上海之前,就提出了一条入城纪律:解放军入城后不进民宅,“在没有找到营房之前一律睡马路”。这条纪律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同志提出,早在红军时代,军队都是住在老百姓家里的,这不但能够解决军队的住宿问题,还能够促进军民团结。也有同志提出:“不住民房睡在马路的水泥地上,早晚天气凉,要是战士受寒生病了,怎么打仗呀!”陈毅听了这些意见后,毫不动摇,他说:“在上海这种大城市,国民党势力根深蒂固。受国民党宣传的影响,上海市民对共产党和解放军不了解,更谈不上支持了。你们说的这些困难都是可以想方设法克服的,但为了打消上海市民的顾虑,获得他们的支持,军队不入民宅睡马路这一条必须坚决执,谁都不能改!”陈毅提出的入城纪律经邓小平 、刘伯承同意后报中共中央。毛泽东高兴地连批八个大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5月27日夜,上海战役的全部战事就结束了。解放军第3野战军9兵团第20军、23军、27军连夜入驻上海城区。进驻上海的10万解放军严格遵守《入城守则》,全部露宿街头,没有发生一起入住民房的事件。陈毅在进入上海的第一天,就送给上海人一份大礼。1949年9月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关于纪律建设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在县市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内,设人民监察机关,以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和各种公务人员是否履行其职责,并纠举其中之违法失职的机关和人员。” “人民和人民团体有权向人民监察机关或人民司法机关控告任何国家机关和任何公务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严惩贪污”。国统区中共党组织加强革命气节教育这是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党的地下工作者。熊向晖和沈安娜就是董必武和周恩来亲自培养和指挥的两位党的重要情报员。他们先后从武汉八办打入国民党的核心层。小故事:熊向晖,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龙潭三杰“后三杰”之首,毛泽东称赞他“一个人能顶几个师”。熊向晖以其超人的机智、果敢、坚韧,赢得胡宗南赏识,担任胡宗南的机要秘书,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巧妙地送出国民党“闪击延安”“西安军事会议”等诸多重要情报,为挫败国民党反共阴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卫延安中共中央等屡建奇功。毛主席转战陕北,能料事如神、随心所欲地牵着敌人鼻子走,一个重要原因是依靠了熊向晖提供的迅速准确的情报。而沈安娜则被称为“按住蒋介石脉博的人”,1938年至1949年,在周恩来的指派下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作速记员,以国民党特别党员身份作掩护,在蒋介石身边潜伏十一年,为党中央搜集了大量高层次的情报,在蒋介石主持的党、政、军、特高层会议上为党搜集大量重要情报,并从未暴露。韩练成将军,是中国共产党深入龙潭虎穴的四大传奇将军之一,是被蒋经国称为在“总统身边隐藏时间最长、最隐秘的隐形将军”。这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原型李白,他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被国民党逮捕后,经受了高官厚禄的利诱,经受了严刑拷打的摧残,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抗战期间,他曾用无线电波架起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并利用国民党的电台,往返于浙江的淳安、场口和江西的铅山之间,为党秘密传送日伪和美蒋方面大量的战略情报。1949年5月7日,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曾经影响一代中国青年的小说《红岩》,让江姐、许云峰、成岗、刘思扬成为共产党员忠诚于党的典型,而现实中,重庆白公馆、渣滓洞300多位牺牲于革命胜利前夜的革命烈士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坚强不屈的精神与形象,还有一份带血的报告。小故事:1949年12月25日,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从国民党撤离重庆前的大屠杀中侥幸脱险后不到一个月,就向党递交了《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狱中八条意见”就是根据这份2万多字的报告提炼的。当时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正是因为曾是地下党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的叛变所导致。红岩烈士们身陷囹圄时,对党的领导干部叛变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思索,襟怀坦白地向党建议(手示)“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等等。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如何搞好自身建设,早在战争年代已引起先烈们生前的高度重视。这份《狱中八条意见》是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里共产党员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先烈们对党执政后的殷切希望,今天读来仍然发人深省。江竹筠(1920-1949),四川自贡人,电影《烈火中永生》江姐原型,1948年6月14日在万县被捕,关押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不交出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英勇牺牲。罗广斌(1924-1967),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合著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这是北海银行印钞厂使用过的石印机。北海银行是我党于1938年秋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一家银行,历经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抗战时期,通过发行货币,贷款投资为战时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保障。解放战争时期,逐步开始接管城市银行工作,与华北银行,西北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为新中国银行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电影《烈火中永生》的片段。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为了防止对个人歌功颂德,根据毛泽东提议,会议作出六条重要规定。一不祝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并列。会后不久,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毛泽东向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领导同志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