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展品
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
《第三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纪律建设》
发布时间:2019-08-28 09:28:59 浏览:3042 点赞:10

1927年7月12号,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进行改组,陈独秀离开中央最高领导岗位,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从7月13号到7月26号,在汉口连续召开会议,决定三项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重大决策,即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召开紧急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中央监察委员王荷波、杨匏安出席八七会议。八七会议通过的《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强调严肃党纪和开展秘密工作的要求。中共五大后,湖北 、四川、顺直省委先后成立监察委员会。大革命失败后,中监委成立一年内,10名委员先后有8人牺牲(王荷波、许白昊、张佐臣、萧石月、蔡以忱、杨培森6位同志先后于27年、28年牺牲的,杨匏安是31年牺牲,阮啸仙34年牺牲),有一人下落不明,一人活到新中国成立后,无一人叛党投敌,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1927年12月底,中共中央发出通告,决定监察委员会的存废问题待中共六大时再解决,六大以前,各级党部仍照章组织监察委员会行使职权。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举行, 大会根据大革命失败后中央监察委员会已不复存在的客观事实,决定成立“审查委员会”,履行党内监督的部分职责,刘少奇任书记。小故事:周恩来夫妇赴莫斯科参会途中的惊险遭遇:1928年5月初,他们夫妇扮作古董商人,由上海乘日本轮船去大连。当轮船停靠大连码头,他们正准备上岸时,驻大连日本水上警察厅上来几个人,对他们进行盘问。首先问周恩来是做什么的。周恩来回答是做古玩生意的(实际他们携带的箱子里一件古玩也没有)。又问做生意为什么买那么多报纸。周恩来回答说,在船上没事可以看看。又问到哪里去。周恩来回答,去吉林。问到东北干什么。答去看舅舅。这几个人当即让周恩来跟他们到水上警察厅。在那里,他们又详细询问周恩来出生年月、学历、职业等。对于这些人的一系列盘问,周恩来镇定沉着地一一作了回答。 经过这么一番盘查,日本警察仍没有完全消除怀疑。在周恩来夫妇乘火车到长春途中,仍有日本警察跟踪。邓颖超回忆说:“上车后发现同我们坐对面的乘客是日本人,用中国话同我们攀谈,我们也同他聊天。”当时,已识破他是跟踪我们的。我们在长春站下车时他拿出名片给恩来,日本人有交换名片的风俗(我后来才知道的)。恩来应立即回片。一般人名片都放在西装小口袋里,实际我们没有名片,恩来装作找的样子,'噢!我的名片没有装在口袋里,还在箱子里呢!很对不起。'(做要去取的手势)对方说,'不必,不必了'。终于对付过去了。” 两度遇险后,周恩来、邓颖超终于辗转来到哈尔滨,与李立三等人会合,乘火车到达满洲里。在苏联人的帮助下,他们成功越过国境,到达莫斯科。周恩来夫妇一生多次遇险,但这一次是刻骨铭心的,以至几十年后,邓颖超还能把细节回忆得这么清楚。1931年5月,中共中央专门制定指导巡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中央巡视条例》,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巡视工作的法规性文件。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中国共产党在创建革命根据地和人民军队时的纪律建设情况。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决定对队伍进行改编,三湾改编创造性的提出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治军方略,从政治和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最早一次成功探索与实践。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针对部队中出现的对内不服从命令,对外乱拿老百姓的东西等情况,毛泽东深感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必须有铁的纪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红军的纪律,先后为红军制定“三项纪律”和 “六项注意”。1928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等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在江西宁冈胜利会师,合编后的部队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正式向全体官兵颁布修改后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红军战士们把六项注意写在包袱上,时刻提醒自己。十二大以前党章对入党誓词没有明文规定,因此形成了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入党誓词。这份入党誓词正式形成于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也是我党早期入党誓词的珍贵物证。她的主人是江西省永新县农民贺页朵。小故事:贺页朵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投身革命,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他以榨油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积极为红军搜集情报,救护伤员,运送粮食和弹药。1931年1月25日,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贺页朵庄严宣誓,在一块红布上写下誓词,我们看到里面内容与现行党章里规定的入党誓词并不一致,但“保守秘密”和“永不叛党”这两句话贯穿了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这是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最庄严的承诺。这份入党誓词中,24个字有5个别字。由于贺业朵识字不多,他不是照着底稿写的,而是记熟了这几句话,把它写下来的。这几个别字,更显得誓词质朴、可贵。 1934年,红军长征后,贺页朵转入地下工作,凭着坚定的信念,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他用生命守护这面誓词,用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入党誓言。这份入党誓词尽管已经褪色,但贺页朵对革命的信念和对党的忠诚永不褪色,历久弥新。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开始向赣南、闽西进军。然而,红四军党内也出现了不少矛盾和问题。9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给红四军前委指示信,即九月来信,指出红军的根本任务和前途,明确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为古田会议的顺利召开指明了方向。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曙光小学召开,“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是古田会议的精髓所在,会议通过《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系统回答了建党和建军的系列根本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会议针对党和红军内部存在的不讲政治的单纯军事观点、小团体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专门作出纪律规定。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融入我军军魂,有力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严明政治纪律是治党之规,正是靠着理想信念和铁的纪律,我们党才能领导人民军队,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发展,攻坚克难,取得武装斗争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和领导召开“新古田会议”(即:全军政治工作会议),通过寻根溯源、正本清源,创造性地解决了人民军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的问题,树立了我军建设史上一座新的伟大里程碑。1931年11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为加强党和红军的纪律建设,成立临时最高法庭。图为工农检察部旧址和最高法庭旧址 。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设立中央审计委员会,任命阮啸仙任主任,他制定了审计工作“六不准”纪律。1934年2月20日,苏区颁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部审计法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从1932年初到1934年秋,中央苏区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惩腐肃贪运动。1933年底,毛泽东签署颁布了党的第一个反腐法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使得苏区的反腐败斗争有法可依。训令规定“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当时,1元钱可以买2担谷子,这相当于贪污1000担谷子就将被判处死刑。训令的颁布,对腐败分子产生了极大的威慑作用。中央苏区对揭露出来的特大腐败案都进行了严厉查处。谢步升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被处决的腐败分子。在担任瑞金叶坪村苏维埃主席期间,他利用职权贪污公款、奸淫妇女、谋杀同志。毛泽东知道后当即指示:“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1932年5月9日,瑞金响起惩治腐败的第一枪。图为油画《红都枪声》这是《红色中华》报刊登的处理左祥云、刘仕祥和熊仙壁等贪腐案件的报道。左祥云在担任苏维埃大会工程所主任期间,贪污公款246.7元,并盗窃机密,企图叛逃;刘仕祥在担任江西于都县军事部长期间贪污公款200余元,并挪用公款做生意。这两个罪犯经公审后均被判处死刑。还有其他一些贪官也都被依法惩处,有的被判处死刑,有的被判监禁,有的被罚做苦工等等。这是中央苏区时期被查处的部分贪官。毛泽东曾在苏二大上强调指出:“要使一切政府和机关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党在坚决反腐的同时,大力倡导清正廉洁。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方志敏1935年被俘时,全部积蓄只有一块旧表、一只自来水钢笔、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正如他自己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中所表述的: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1934年是中央苏区最困难的一年,为了支援革命战争,中央政府先后发动了几次节省运动,并号召全体工作人员自带伙食办公,自带干粮下乡。张闻天每月同大家一样领取几块钱津贴,经常带着干粮下基层检查工作。苏区干部廉洁奉公,得到当地老百姓的真心信赖,老百姓创作了一首山歌赞颂这些好干部(唱)《苏区干部好作风》。1934年1月,中央成立了中央党务委员会, 董必武为书记 。这是中共六届五中全会选举的中央党务委员会和中央审查委员会名单。长征中工农红军坚定信念与严守纪律1934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长征。长征中,工农红军坚定信念与严守纪律。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图为遵义会议会址。会后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搞好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制定了许多方针和政策。小故事:这幅画反映的就是著名的“彝海结盟”的故事,红军强渡大渡河时,部队必须通过彝族地区,为了争取彝族人民的支持和信任,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拜兄弟,小叶丹因担心其他队伍袭击红军,亲自陪同红军队伍并派手下护送,使红军在三天之内全部通过彝族地区。刘伯承后来回忆说“如果不结盟,再推迟三天,蒋介石的重兵就调到大渡河,堵住我们了,就有可能是石达开的下场”。红军的先遣部队之所以能如此顺利的通过彝族地区,靠的就是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是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结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讲到的“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组的内容反映的是白区工作者坚守信仰与严守纪律。“龙潭三杰”钱壮飞、李克农、胡底关键时刻冒死救中央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他们当年就在上海、天津、南京三地,利用敌人的电台,建立了党的空中秘密情报网。小故事:1931年4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主持中央特科工作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钱壮飞在南京截获了武汉特务组织发给特务头子徐恩曾的数封急电,得知这一信息,立即冒着生命危险吩咐交通员以十万火急的速度去上海,将情报送到李克农手中。李克农连夜通过陈赓找到周恩来,汇报了情况,使得中共中央领导人、中共江苏省委以及共产国际在沪机关全部迅速地安全转移,党组织避免了一场特大灾难。为保卫中共中央的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钱壮飞,1935年4月,在长征途中牺牲。